2012年2月8日星期三

20120209 馬可福音9:14-29 :《門徒得力的秘訣》--陳智聰

釋義

這段聖經記載耶穌來到門徒那裡,看見門徒與文士在辯論。辯論的焦點是為何門徒不能把那隻附身於孩童的聾啞鬼趕走?

辯論的細節並未有被馬可詳細記載,但馬可卻記載了門徒當時看見耶穌時的反應--他們希奇。他們希奇為何耶穌可以很容易就把污鬼趕出,也很容易就使病人得到醫治;但他們自己卻是不能。

馬可福音9:20的記載,反映耶穌在面對污鬼時,顯示出一種極大的權柄。那個被鬼附的孩子一見耶穌,那鬼就叫他重重地抽瘋,倒在地上,而且翻來覆去口中流沫,顯得極其痛苦。門徒心裡也可能十分好奇:「為甚麼耶穌有此權柄?而他們卻沒有呢?」可9:28裡記載,門徒的確詢問耶穌為甚麼他們不能把那鬼趕出?

那鬼未能被趕出,原因有二。
  1. 那孩子的父親信心不足,甚至顯得有點半信半疑。可9:19耶穌說他自己正身處一個不信的世代,而且祂亦忍耐著人們的這種不信狀態。不信可能是當時社會的共同特性。而那位父親按可9:22記載,他對耶穌的回答也顯得有點不信,他對耶穌說:「你若能作甚麼……」,明顯地他並不確定耶穌能為他的兒子做些甚麼。可能是因為孩子確實病得太久,也可能是因為看見門徒在趕鬼上的無能,亦使他的信心大大減低。可9:24記載這位父親向耶穌承認自己雖然信,但卻信心不足。 
  2. 門徒錯誤估計自己的能力。可9:28記載門徒暗暗地去問耶穌他們不能把鬼趕出的原因。為甚麼他們要暗暗地問呢?因為他們害怕在眾人面前問會沒有面子。他們誤解鬼趕不出是因自己的能力不足。他們介意自己的面子,他們可能連趕鬼也是想證明自己有能力。
可9:29耶穌對門徒說:「非用禱告(古卷有禁食),這一類鬼,總不能出來。」耶穌所指的禱告,其實就是指與父上帝的交往,而禁食更是在這交往中的謙卑表現。耶穌指出他趕鬼的能力和權柄不在於自己,而在於與父上帝的謙卑交往。



反省

在服侍上有時候我們未能成就一件事情,信心不足和錯估自己能力都可能是失敗的原因。但後者卻比前者來得更為嚴重,因為正如那位父親,他清楚自己信心不足,因此可以求主幫助,古卷在這裡記載他立時流淚向主喊著求助。但如果我們像門徒般錯估自己的能力,更不明白自己的能力之源其實在於上帝,而我們只看重自己的能力,只看重事情的成敗,只看重自己成就事情時是何等有面子,那麼我們就缺乏了一個在父神面前謙卑的心,更不懂謙卑在祂面前禱告,明白能力和得力之源其實完全在於祂。那麼我們可能會墮入一個更嚴重的失敗之中。

弟兄姊妹!你的服侍或工作現在可能順意或失意,但請你不要忘記你得力的源頭仍然在於父上帝,每天在祂的面前謙卑禱告,仍然是你繼續前行時不可缺少的功課。


禱告

「主啊!求你叫我不要自滿,也不要自卑。讓我在你面前把自己看得合乎中道。使我明白你才是我們力量泉源,我生命和能力的源頭。求你赦免我的不信,也繼續幫助我,免得我因缺乏對你的經歷而變得少信。主啊!我願每天連於你、愛你。奉主名求,阿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