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6日星期四

20120216 馬可福音10:32-45 ︰《門徒生命的軟弱和得勝秘訣》--駱家欣

釋義

這裡記述了第三次預言受難、受死及復活,不但對耶穌而言是件重要的事,對門徒亦同。我們集中一起聚焦在門徒身上看看:

門徒的軟弱

10:32描述門徒和跟從的人與耶穌上路心情是又驚愕又害怕的,這與耶穌堅定果斷成了對比。跟隨耶穌的人終於明白耶穌將會在耶路撒冷遭殺害,可是他們尚未瞭解究竟為什麼耶穌在這情況下還決定前往。他們尾隨耶穌身後,走在同一路人,卻走得焦慮、茫然、恐懼。

雖然門徒已清楚耶穌必須受難,但在雅各、約翰的請求中,卻清楚地看出他們完全誤解自己蒙召的意義與命運。馬可沒有刻意遮掩或辯護他們的愚笨遲鈍,而將這些經過完全的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可以反省其中的不當及令人感到譏諷的地方。

耶穌才剛把一個小孩子帶到他們面前當示範(9:36),但如今雅各、約翰沒有小孩的謙卑,更孩子氣地為利益計謀請求要坐在耶穌左右兩旁,即使對受難的事情有所瞭解,竟然還希望這趟行程有光榮的結局。儘管耶穌斥責過彼得,也教導他們要捨己、背起十字架(8:34-37);儘管祂以小孩作例,責備他們爭相為大,告訴他們要在末位來服事眾人(9:35-36);還三次預言自己受難受死,雅各、約翰竟依舊幻想將要臨到的榮耀,且策劃爭取享有特權的位置。

另外十位門徒的氣憤或許只是偽裝成對雅各、約翰的野心表達道德上的憤慨(10:41),從馬可筆下對門徒表現的一貫描寫,不禁叫人懷疑他們也想為自己爭取那個位置

10:41成為了這記述的轉折點。總結了前面描述門徒全都誤解跟隨主的意思,並導入耶穌第三次陳述有關門徒職分的教導。

你們中間,誰願為大,
就必作你們的用人;
你們中間,誰願為首,
就必作眾人的僕人。(10:33-34)

這就是耶穌表明門徒應有的生活型態和文化,並且清楚的告知我們這是與今日世界環境完全不一樣的價值觀和文化,「只是在你們中間,不是這樣。」

耶穌與門徒的關係

門徒縱然犯錯愚拙,但耶穌仍處處接納門徒的軟弱。

第一,儘管雅各、約翰提出的要求非常不當,但主並沒有責備他們。當他們天真地證明自己也能喝主的杯,受主的洗(v.39),耶穌接納他們所說的,接納他們本相的軟弱和愚拙,但耶穌卻堅定為他們指出新的方向,向他們說明白,這也就是祂正要前往的方向。

第二,耶穌邀請門徒效法祂。耶穌請門徒跟祂所作的去行,去實踐。如果連主耶穌都要服事人,那跟從祂的又應服事到何地步呢!

第三,門徒縱使表現出學習遲緩、有野心、自私,卻仍繼續跟隨耶穌。他們與主關係雖不完美,但卻無法破壞。經文沒有掩飾門徒的不是,但卻並未排斥他們。反而要我們看清楚,甚至是認同這十二門徒的軟弱是如此的真實。


反省

這段經文向今天又自滿又冷漠的我們發出挑戰。我們的任何一位都可譴責初代門徒的愚鈍、懼怕,可是,他們至少還有足夠的感性接受警惕。今日我們很多人跟從的只是「為我們解決麻煩」「為我們供應一切」的主,但這段經文正向著以自我為中心、或過分簡單化來瞭解門徒職分的我們提出強烈挑戰。多少時候,我們跟隨主只想到有條理的活好每一天,讚美感謝就足夠。但是真正跟從主的特點,卻是為別人付上自己的生命,要常有一個「付代價」的生命準備。根據馬可這段信息而言,誰要跟從主卻不覺得恐懼、戰兢,就是不瞭解真正的門徒職分了。其次,門徒這種「付代價」的生活型態,也就是向當代世界文化環境的基本價值觀與成功的標準作出挑戰。跟隨主成為門徒也就是以生命去轉變整個世界的文化,將天國的一種文化實踐在世界的環境中,顯出不同,並呼召人願意付出代價一生跟隨主。最後的一個提醒,也就是我們要效法主常有服事別人的心志,我們成為主的伙伴,作主門徒,就意味著要常常靠主治死我們的「自我中心」,蒙召為的也就是為別人貢獻生命,明白這點非只叫你回應作主僕人,也叫在服侍路途中的遇上挫折、艱苦、缺乏的弟兄姊妹,不要退縮,不要回頭,堅持一生服事到底。


禱告

「求主憐憫加力,叫我更明瞭祢的心意。求聖靈來充滿我,使我能跨勝一切內心的自私、軟弱和恐懼,成為一位樂意為主付代價的門徒!我願效法主,以服事人為念,以生命一生回應主的呼召。」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